1.如何理解墨菲定律?

2.大学生创业劣势

3.怎样才能做到积极乐观而不是盲目乐观

4.囚徒困境的实例

如何理解墨菲定律?

盲目乐观的好处-盲目乐观的导致失败的例子

我们可以把墨菲定律的英文表达翻译得更容易明白些:如果你感觉某件事情要出错,那它就一定会出错。举个例子。家里用水壶烧完开水后要把开水倒进暖水瓶。如果你让你妻子去倒开水,你基本放心,她不会倒水时让开水溢出烫着自己。但如果你让12岁的儿子去倒开水,你会有一种预感,儿子有可能把这件事情搞砸,弄不好烫着儿子。如果你不顾这种预感,执意要12岁儿子去倒开水,那么糟糕的事情很可能发生。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在碰到让12岁儿子倒开水这件事情上,如果你有预感儿子干不好,那就千万别让儿子真的去干!墨菲定律暗示:你预感事情会变坏,事实真的变坏的可能性很大!而你预感事情会变好(成功),但事实成功的可能性却很小!为什么预感变坏容易真的发生,而预感变好不容易真的发生呢?这很好解释,因为系统要成功必须所有相关因素都配合,而系统要失败,只要一个因素不配合就真的会失败。你预感你12岁儿子倒水会失败,因为你知道儿子的心智,体力,性格,经验,责任心,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掉链子,而导致倒开水失败,而这种担心往往会成真!也就是说儿子倒开水失败是大概率事件,而儿子倒开水成功却是小概率事件!

墨菲定律非常有实用价值,它告诫你感觉不好的事情一定不要去做,否则就是冒险!感觉好的事情也不要盲目乐观,因为成功很难!

大学生创业劣势

1.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3.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三言 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4.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怎样才能做到积极乐观而不是盲目乐观

你先要知道什么叫积极乐观:就是用主动激昂的观点看待问题,字面上你不好理解,给你讲个故事启发,

要想做到积极乐观必须分析原因,调整你的心态,从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做起。

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草帽的,小女儿是卖雨伞的,老太太很庝爱两个女儿,但又没有钱,不能帮上她们,只有为她们有更多的担心。睛天的时候,她会为小女儿担心雨伞卖不出去,阴天的时候又担心大女儿的草帽卖不出去,因此,老太太每天都在忧伤中度过。后来,一位智者知道了,想帮助老人解决这个问题,他告诉老人,你每天应该高兴才对,老人想不通,智者讲,睛天的时候你应为大女儿高兴,会有很多人买她的草帽的,阴天的时候你要为小女儿高兴,会有很多人买她的雨伞的,老太太听后,就全明白了,从此也就每天都快乐起来了,同样的事,因想法不同,所以,心情也就不同的,你现在遇到的,也是这个道理,现在明白了吗

你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悲观,是因为你生活的环境不同,或是受到什么伤害,扩大到所有事情,都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这样对你以后发展和生活是不好的。必须用自己的能力,改过来,有事再找我吧,能帮上你的。

我问的怎样不能盲目乐观,也是你对事情的看法不同而自我感觉的,有些事情,可能你认为不值得乐观对待的,别人乐观了,你就认为是盲目乐观。所以,什么情况下是盲目乐观,也是因人而异的,你现在还有很多自身的悲观情绪参杂在里面,所以,有些事情认为是盲目乐观的,举个例子。你和朋友走的很累了,要拦出租车,结果等了好长时间,才拦到了一辆摩的,你的朋友可能就会很满意,很高兴了,可能你就会想,有什么好高兴的,这么长时间的也没坐到。有些事情再慢慢理解吧

囚徒困境的实例

上述例子可能显得不甚自然,但现实中,无论是人类社会或大自然都可以找到类似囚徒困境的例子,将结果划成同样的支付矩阵。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动物行动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都可以用囚徒困境分析,模拟生物面对无止境的囚徒困境博弈。囚徒困境可以广为使用,说明这种博弈的重要性。以下为各界例子: 著名作家三盅在他的《杂文也疯狂》中有这样一个单篇——《泡沫中的“囚徒困境” 》。记述了2008年房地产领域的囚徒困境。

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时候必定会学习博弈论,学习博弈论就必定涉及“囚徒困境”模型,而我一直认为,在所有市场博弈模型中,“囚徒困境”是最为接近心理学的一个,也是最能揭示善恶的一个,更是最能体现集体智慧的一个,选择背叛还是合作,始终是它不变的主题……

我们把眼光聚焦到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中来吧,一个不小的“囚徒困境”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首先放弃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的是万科,可想而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它预期到的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是未来困境下的房地产商之间的普遍相互背叛,也就是说,万科在这场“囚徒困境”中,之所以选择首先动手,出卖所有除它之外的房地产商,是因为它预计在这种困境中,如果不尽早出卖所有同伴,自己将面临被出卖的结局,毕竟,这是一个非零和博弈游戏,出卖行为是可以换取非常大的利益的……

在这里,我为何要刻薄地使用“出卖”二字?我们回顾一下房地产商们过去N年中所缔造出来的“攻守同盟”便可理解,我曾经因为“房地产行业是否存在暴利”及“房地产开发成本是否应该公开”的问题在第一财经频道与反方争得面红耳赤,我从来就认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着的暴利现象(至于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它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可以阅读笔者的《解读08房地产市场》中的相关描述),而当时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是众口一辞地否认暴利的存在,更有甚者,潘先生羞答答地把成本比喻为自家老婆的,充分论证了成本不可示人是理所当然的,当然,其中也有万科的声音……如今的万科,则践踏了自己曾经参与的“同盟”,跳出来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暴利的存在,它不仅想证明自己存在暴利,也试图揭发所有同伴的暴利,所以,我说他的行为是“出卖”……

通过出卖同伴,万科真的能够获得个体的最大利益吗?理论上说它能够获得,但在实践中,也许它最终是打错了算盘,因为在所有的实践中,“囚徒困境”式的博弈必须是在一个信息极不对称的封闭环境中产生结果,所有囚徒式的自身恐惧与“理性决策”都是被相互隔绝的,而且这种博弈是不可被重复的(Douglas.Hofstadter创建),而当前的市场环境已经被不止一次重演过了(海南、05全国、08深圳),这种重复博弈最终将令所有参与者脱离困境,“囚徒困境”至此被彻底打破……

另外,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这场博弈中,政府也参与其中了,他直接参与的环节在于源头,即土地的供应(租借),这将加速打破“囚徒困境”,因为与所有参与博弈者有着本质不同的是,政府是整个游戏的设计者,是囚禁规则的设计者,也是盖牢房、拆牢房的人,你很难想象一个有着政府参与其中的“囚徒困境”可以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困境”,再回头看万科,在所有被他出卖的所谓同伴中,正有政府的身影……我这么说也许是不严谨的,毕竟这不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囚徒困境”,囚徒之间并没有相互隔绝,信息最起码在业内并非极度不对称,万科是否背负着某种使命,至今还不得而知……

最后,需求方同样面临“囚徒困境”,从邹涛的“不买房运动”到“万人大团购”中便可管窥一二……

我认为,房地产商乃至房地产市场若想最终走出“囚徒困境”,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前文提到的那位最为尊贵的囚徒如何作为,囚禁自己还是大赦天下,二是所有囚徒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明智地选择停止博弈、创建合作,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曾经做到过,如今,也许又到了这样做的时候了,他们需要的仅仅是集体智慧,而那些已经被出卖者窃走的蛋糕,恐怕也只能暂时性地延续出卖者的生命,却最终导致其今后连做囚徒的资格也不会有了……只为两个字,“信任”!

而在此之后,也许“囚徒困境”将演变成另一种新的模型,我姑且称之为“重复博弈结果下的囚徒报复”…… 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以两个选择:

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背叛)

与对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合作)

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独自提高关税(背叛),另一国也会作出同样反应(亦背叛),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经济也造成损害(共同背叛的结果)。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将发现共同合作利益最大。) 商业活动中亦会出现各种囚徒困境例子。以广告竞争为例。

两个公司互相竞争,二公司的广告互相影响,即一公司的广告较被顾客接受则会夺取对方的部分收入。但若二者同时期发出质量类似的广告,收入增加很少但成本增加。但若不提高广告质量,生意又会被对方夺走。

此二公司可以有二选择:

互相达成协议,减少广告的开支。(合作)

增加广告开支,设法提升广告的质量,压倒对方。(背叛)

若二公司不信任对方,无法合作,背叛成为支配性策略时,二公司将陷入广告战,而广告成本的增加损害了二公司的收益,这就是陷入囚徒困境。在现实中,要二互相竞争的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是较为困难的,多数都会陷入囚徒困境中。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在其著作《合作的进化》中,探索了经典囚徒困境情景的一个扩展,并把它称作“重复的囚徒困境”(IPD)。在这个博弈中,参与者必须反复地选择他们彼此相关的策略,并且记住他们以前的对抗。阿克塞尔罗德邀请全世界的学术同行来设计计算机策略,并在一个重复囚徒困境竞赛中互相竞争。参赛的程序的差异广泛地存在于这些方面:算法的复杂性、最初的对抗、宽恕的能力等等。阿克塞尔罗德发现,当这些对抗被每个选择不同策略的参与者一再重复了很长时间之后,从利己的角度来判断,最终“贪婪”策略趋向于减少,而比较“利他”策略更多地被采用。他用这个博弈来说明,通过自然选择,一种利他行为的机制可能从最初纯粹的自私机制进化而来。

最佳确定性策略被认为是“以牙还牙”,这是阿纳托尔·拉波波特(Anatol Rapoport)开发并运用到锦标赛中的方法。它是所有参赛程序中最简单的,只包含了四行BASIC语言,并且赢得了比赛。这个策略只不过是在重复博弈的开头合作,然后,采取你的对手前一回合的策略。更好些的策略是“宽恕地以牙还牙”。当你的对手背叛,在下一回合中你无论如何要以小概率(大约是1%~5%)时而合作一下。这是考虑到偶尔要从循环背叛的受骗中复原。当错误传达被引入博弈时,“宽恕地以牙还牙”是最佳的。这意味着有时你的动作被错误地传达给你的对手:你合作但是你的对手听说你背叛了。 通过分析高分策略,阿克塞尔罗德指定了策略获得成功的几个必要条件。

友善

最重要的条件是策略必须“友善”,这就是说,不要在对手背叛之前先背叛。几乎所有的高分策略都是友善的。因此,完全自私的策略仅仅出于自私的原因,也永远不会首先打击其对手。

报复

但是,阿克斯洛德主张,成功的策略必须不是一个盲目乐观者。要始终报复。一个非报复策略的例子是始终合作。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选择,因为“下流”策略将残酷地剥削这样的傻瓜。

宽恕

成功策略的另一个品质是必须要宽恕。虽然它们不报复,但是如果对手不继续背叛,它们会一再退却到合作。这停止了报复和反报复的长期进行,最大化了得分点数。

不嫉妒

最后一个品质是不嫉妒,就是说不去争取得到高于对手的分数(“友善”的策略必然不嫉妒,也就是说“友善”的策略永远无法得到高于对手的分数)。

因此,阿克塞尔罗德得到一种给人以乌托邦印象的结论,认为自私的个人为了其自私的利益会趋向友善、宽恕和不嫉妒。阿克塞尔罗德关于重复囚徒困境的研究的重要结论之一,是友善的家伙能先完成交易。 重新考虑经典的囚徒困境一节中给定的军备竞赛模型:结论是,只是理性策略增进了军事力量,似乎两个国家都宁可花费其GDP在枪炮而不是黄油上。有趣的是,企图说明对抗国家实际上以这种方式(在“重复囚徒困境假定”下的不同时期,军费支出在“高”和“低”之间反复)竞赛的尝试,却经常表明假定的军备竞赛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出现。(例如希腊人和土耳其人的军费支出,看来并不像遵循“以牙还牙”的重复囚徒困境式的军备竞赛,却更可能是被其国内的政策所驱使。)这可能是一次性博弈和重复性博弈中的理性行为不同的例子。

对一次性囚徒困境博弈来说,最佳(点数最大化的)策略是简单地背叛;正如前面解释的,无论对手的行动可能是什么,这都是真实的。但是,在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中,最佳策略依赖于可能的对手的策略,和他们怎样对背叛和合作作出反应。例如,考虑这样一个人群,那里每个人每次都背叛,除了一个人是遵循以牙还牙策略。这个人处于一种轻微的不利地位,因为第一回合的损失。在这样的人群中,对这个人来说最佳策略就是每次都背叛。在一个有一定的百分比的总背叛者而剩下的则是以牙还牙者的人群中,对个人来说的最佳策略依赖于这个百分比和博弈的长度。 贝叶斯纳什均衡:如果对抗策略的统计分布能被确定(例如,50%以牙还牙,50%一直合作),就能从数学上获得最佳的相对策略[4]。

已经有了人群的模拟,在这里低分个人消失了,高分个人一再被生产出来(一种获得最佳策略的天才算法)。决赛人群中的算法合成通常依赖于初赛人群中的算法合成。

尽管以牙还牙始终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基本策略,但是在重复囚徒困境的20周年纪念赛中,来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一个小组(由尼古拉斯·詹宁斯(Nicholas Jennings)[1]领导,包括了拉蒂普·达什(Rajdeep Dash)、萨瓦帕里·拉姆琼(Sarvapali Ramchurn)、亚历克斯·罗杰斯(Alex Rogers)斯和皮鲁克里士南·维特林根(Perukrishnen Vytelingum))介绍了一个新的策略,这个策略证明了它比以牙还牙更成功。这个策略依赖于程序之间的合作,为单一程序中获得了最高的点数。南安普敦大学提交了60个程序参与竞赛,这些程序的开头被设计成通过一组5到10个的动作去彼此识别。一旦这些识别被作出,一个程序将总是合作,其他程序则总是背叛,保证背叛者得到最大的点数。如果程序识别出它在操作一个非南安普敦参与者,这程序将持续地背叛,企图去最小化竞争程序的得分。结果[5],这个策略以获得前3位结束了竞赛,也得到了大量接近底部的位置。虽然这个策略显著地证明了比以牙还牙有效,但是这是因为利用了下述事实:在这个特殊的竞赛中,多重通道是被允许的。在一方只能控制单一参与者的竞赛中,以牙还牙确实是更好的策略。

如果重复囚徒困境将被精确地重复N次,已知N是一个常数,那么会产生另一个有趣的事实。纳什均衡就是每次都背叛。这很容易用归纳法证明。你也可以在最后的回合背叛,既然你的对手将没有机会惩罚你。因此,你们都将在最后的回合背叛。这时,你可以在倒数第二回合中背叛,既然最后一回无论你做什么,你的对手都将背叛。依此类推。为了合作以保持请求,这时未来必须对两个参与者来说是不确定的。一个解决方案是让博弈总次数N变成随机的。对未来的预期必须是无法确定的长度。

另一个单独的案例是“永不停止”的囚徒困境。这个博弈被重复很多次,而且你的分数是一个平均数(当然是用计算机计算的)。

囚徒困境博弈是某些人类合作和信任理论的基础。假定囚徒困境能够模拟需要信任的两人之间的交流,群体的合作行为可以用有多个参与者的、重复博弈的变体来模拟。这从而引起了许许多多学者经久不衰的兴趣。1975年,格罗夫曼(Grofman)和普尔(Pool)估计,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学术文章,数量超过20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