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刚毅木讷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2.里仁第四5(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不去)

3.关于孔子一些错误言行的原文及翻译

4.刚毅木讷的典故

5.刚毅木讷什么意思?

6.刚毅木讷的意思是什么 近义词

刚毅木讷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刚毅木讷近乎仁-刚毅木讷近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

注音一式 ㄍㄤ ㄧˋ ㄇㄨˋ ㄋㄜˋ 汉语拼音 gāng yì mù nè 出处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何晏 集解引 王肃 曰:「刚,无欲;毅,果敢;木,质朴;讷,迟钝。」 (公正无欲、果敢坚忍、性情质朴、言谈迟钝,是接近仁者的风范。) 程子曰:「木者,质朴。讷者,迟钝。四者,质之近乎仁者也。」杨氏曰:「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故近仁。」 释义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坚毅质朴而不善辞令 相似词 吉人辞寡,君子言讷,先行后言,木讷寡言,沉默是金,沉默寡言,闲静少言

里仁第四5(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不去)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章旨: 本章是孔子阐述君子求仁之道。

注释: 恶乎成名:恶,音乌,何能。乎,助词。

语译: 孔子说:“富贵是人人所想要得到的;但若不是应当得到的,就是得到了也要推辞不留恋。贫贱是人人所厌恶的,虽不是理所应得,但不幸碰到上了也不绝不躲避。君子离开了仁道,怎能称得上是君子呢?君子是时时刻刻不违背仁道的,在仓卒急剧的时候一定如此,在颠簸困顿的时候也是如此。”

释义:

富贵贫贱? 坚守正道

李炳南老先生引用孔安国的批注说, “不以其道得富贵,则仁者不处也” 。这是讲富和贵,富是有钱,贵是有地位,这都是“人之所欲”,哪个人不希望得到?但是如果“不以其道得之”,“仁者不处”。“不处”就是不居、不取的意思,不会取这个富贵。即使富贵唾手可得,但是因为不合道理、不合道义,所以仁者不取。这是孔安国批注的意思。

何晏也有一个批注, “时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贫贱,此则不以其道得之。虽是人之所恶,不可违而去之” 。这是讲贫贱,贫是没钱,贱是没地位,贫贱是人之所恶,每个人都厌恶贫贱,都不喜欢贫贱。“君子履道而反贫贱”,君子行道,行道应该是得富贵才对,善有善报,现在为什么反得了贫贱?《尚书·伊训篇》里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行善应该得吉祥,做善应该得富贵,不善才会得贫贱,才会遭殃。可是我们也见到了,行善的人反而得了贫贱,它跟因果的道理似乎有相违背。但如果我们把时间放长一点就可以理解了。如佛家看因果,讲三世,即前世、今世、后世。我们这一生的贫贱不一定是这一生的因所结的果,很可能是前生的因所结的果,前生做了不善,这一生遭受贫贱的苦报。那么,我这一生行善,来生就得富贵的果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到了,善恶终有报。

君子明白这个因果的道理,所以现在即使是身处贫贱,而且不以其道得之,好像不应该得到这样的贫贱,他也安心,绝不怨天尤人。他知道这肯定也是自己该得的,天理是公正的,一定是自己曾经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或者是时候未到,量变还没达到质变。还是自己做得不够,素贫贱行乎贫贱,继续做好当下该做的,坚守仁道。

“不去也”是他不会想不通,觉得做好人吃亏,没有得到好报,就放弃坚持仁道,然后为了去掉贫贱而做出违反道义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身处贫贱的时候,如果想方设法用一些非法的手段去掉贫贱,那也就把自己所坚守的道去掉了。所以君子宁守其道,而不去贫贱,这就是所谓的“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是何晏的批注讲的意思,虽然贫贱是“人之所恶”,但是“不可违而去之”,不能违反道义而去贫贱。

有得无失? 乐在其中

在李炳南老先生在《论语点睛》中,还引用了明末清初的大儒孙奇逢的解释,他有一部《四书近指》,里面说道:“ 人初生时,祇有此身。原来贫贱,非有所失也。至富贵则有所得矣。无失无所得,有得有所失,故均一非道。富贵不可处,以其外来。贫贱不可去,以其所从来。孔子乐在其中,颜子不改其乐,全是于此看得分明,故不为欲恶所乘。” 李炳南老先生赞赏说:“孙氏此说大有道理。”

孙奇逢先生讲,人初生的时候,呱呱坠地,赤条条来到这个世间,他只能带着这个身体来,什么都没有,所以他原来就是贫贱的。贫是没有财,什么身外物都没带,所以他是贫到极处,一无所有。贱是没有地位,一个婴儿什么地位都没有。所以贫贱是什么?本来如此。所以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因为已经是一无所有了,“无有所失”。长大之后,我们哪怕只有一文钱,这一文钱就是有所得了。我们本来一文钱都没有,赤条条来到世间,所以哪怕是乞丐,他都已经有所得了。我们想想这个道理,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应该放下得失的念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本来是无所失的,没有什么失去的,因为是一无所有,所以必定有所得。我们有件衣服穿,是所得;有一粒饭吃,也是有所得。只有得,没有什么失去的。因此,“无失无所得,有得有所失,故均一非道”。

? 如果讲无失无所得,这是非道,不符合道理,为什么?本来应该是无所失而有所得,是有得而无所失才对。所以“富贵不可处,以其外来”,富贵要不要去取?不需要,它是什么?从外面来的。本来我们根本没有任何东西,所以何必要去贪图?那贫贱可不可去?不可去,因为本来就是贫贱,“以其所从来”,与生俱来就是贫贱。我们把这一点看诱了,那我们真正快乐无比。为什么?把得失心放下

了,我们会安于贫贱,不希求富贵,像“孔子乐在其中”。

《论语》里讲,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饭的时候,吃最粗的饭食,喝的是水,睡觉没有枕头。“曲肱”,是把手臂曲起来枕在手臂上。这是什么?很贫贱了,“乐在其中”,对那些不义的富贵,孔子看得如浮云一样,一点没有贪图心。“颜子不改其乐”,这是我们常说的,他是箪食、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他安于贫贱。这是因为他对富贵贫贱看得分明,看透了,所以他没有欲念。“不为欲恶所乘”,欲是欲望,恶是厌恶,一般人都喜欢富贵,厌恶贫贱,而孔颜把这些分别执著放下了,不受这些分别执著的驾驭,所以他真正得到了法喜,他真正入了仁的境界,超越了欲恶,也超越了贫富。。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去”是舍弃的意思,君子舍弃了仁;“恶”,

念平声,当何字讲,是个通假字;“乎”是语气助词,“恶乎”,就是何以,“恶乎成名”,就是何以能成名为君子。孔安国,西汉的经学家,孔子的后裔,他在批注中说:“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恶乎成名”,就是不能够成为君子这个名声了,想要名副其实,就必须做到处处不违仁,不舍弃仁。君子的愿望是成圣成贤,所以必须行仁!

君子行仁? 终食不违

?如何行仁?《论语》里讲得很多,李炳南老先生他在批注里讲道:“君子行仁,未能完全至于仁,首须能近乎仁。”君子还没能成为圣人,但是他正在学习做圣人,到了圣人的时候,才能叫完全至于仁,行仁行到圆满了。行仁没到圆满之前,首先需要近乎仁,跟仁要相近。“例如恕道,刚毅木讷,皆是近仁。”这也是《论语》里讲的,什么是仁?“仁者爱人”,既然爱人,绝对不会怨恨人、埋怨人,一定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叫恕道。“恕”字,上面是个如,下面是个心,如其心。如谁的心?如别人的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这叫恕道。自己不愿意的,不能强加给人;自己喜欢的,也要替别人考虑,多布施,多帮助别人,这是近仁了。

? “刚毅木讷,近仁”,“刚”是刚强不屈;“毅”是刚毅果敢,有勇气;“木”

是质朴,朴实无华;“讷”是讲言语,言语迟钝。言语要少,动作要敏捷,所谓“敏于行,而慎于言”,这些都是君子的人格,都是近仁,这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贵在力行,《礼记·中庸》里讲的,“子曰,力行近乎仁”,学习了圣贤之道,一定要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隋唐时期的大儒孔颖达先生,他在注疏里说: “以其勉力行善,故近乎仁也。” 一个人能够努力地去行善,虽然未必是圆满,但他也能够近乎仁了。善包括很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善;佛教里讲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也是善,能够力行这些善行,就跟仁接近了。能接近仁,最终就能够达到仁。不能近仁,那就等于远仁,跟仁相去甚远,怎么能称为君子?所以君子不去仁,不舍弃仁。

?而本章最后一句讲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终食之间”,是讲吃一顿饭的工夫,都不能违仁,违仁就是去仁,违背了仁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造次”,汉朝大儒马融说是在急剧当中,在仓忙当中;郑康成郑玄说的也是仓卒,就是急急忙忙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忘记仁道。“颠沛”,是讲失意的时候,人总有得意时和失意时,而且失意的时候比得意的时候多。人生难免会遇到危机,甚至可能要面临亡,像现在的灾难很多,我们面临灾难时,我们的心有没有舍弃仁爱?爱人的心,有没有舍离?当危急关头之际,我们是先想别人,还是先想自己?利害当前的时候,我们是先自利,还是先利人?这都是考察自己有没有离开仁。

? 君子不可须臾离开仁道,不论是什么样的情况,在苦、在乐,在闲、在忙,在危、在安,在顺、在逆,各种境界当中,都是一片仁爱之心,这个人就是君子。

关于孔子一些错误言行的原文及翻译

--子曰:巧言令色,鲜于仁。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讲阿谀奉承的漂亮话,胁肩媚笑的奉迎者,恐怕都不是好人。按照孔圣人的意思,巧言令色之人,是很难具备人应有的和蔼,做到真心诚意追求“仁”的。换而言之,具备“仁”的真正的人,一定不是巧言令色之人。

--子曰:刚毅木讷,近于仁。

从其字面上理解便是:刚强、果断、朴实、谨言,接近于“仁”。

这里,我不想去探寻“仁”的概念和对“仁”的理解。我只想从现代的社会里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看或者说印证“子曰:巧言令色,鲜于仁”、“子曰:刚毅木讷,近于仁”这两句话。尽管我对孔圣人是十二万分的尊敬,就像子路、子贡和颜回对圣人的无比敬仰一般,但我隐隐的有些不安,我发现圣人亦有错乎。(请再一次原谅我对圣人的不敬吧。)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想用几个简单的比喻。我把巧言令色之人比喻为那种会说漂亮话的人,把刚毅木讷之人比喻为只会默默干活的人。于是,在许许多多的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那种会说漂亮话的人和只会默默干活的人同时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那种会说漂亮话的人往往喜欢坐在只会默默干活的人的面前,品茶抽烟,而且很宏观很高屋建瓴慷慨激昂的评论着一些单位里的琐事和他们无论如何也左右不了的天下的大事世界上的大事,间或偶尔的对着只会默默干活的人评头论足一番。

只会默默干活的人往往对那种会说漂亮话的人的评头论足在心里愤愤然,只是愤愤然,别的是不敢的;偶而那个只会默默干活的人憋不住了,也会对那种会说漂亮话的人斥责一番,每逢这时,那种会说漂亮话的人多半会很有风度的并且显得很宽容的说:吆吆,瞧你,听不得批评吗,岂不知言者无罪,闻着足戒吗!

是呀,人家说的不对,你就当学习一次如何或者捂住耳朵不听就是了,何必发火呢,真是没有风度。这时候不擅言辞的只会默默干活的人往往多是哑口无言,犹如犯了大错似的脸色灰暗,不知缘由的人一看必定也就认定了他果然是犯了错误,不然的话,他的脸色何以会这样的难看呢?

也难怪,只会默默干活的人的确是容易出错的,原因很简单,事都是具体的,活也是具体的,一个具体了的过程也是一个极容易出纰漏的过程。

那种会说漂亮话的人一般都少有出错的机会,甚至没有出错的机会。他们只说漂亮的话,话语也总是很虚无的。更何况那种会说漂亮话的人因为长久以来只说漂亮的话,已经把说漂亮的话这种方式操练的具有很高的技巧了,而且这漂亮的话大都是向着“上面”说的,技巧性逐渐就成为“艺术”,艺术是完美的。于是,完美的东西总是很招人喜欢的,有时甚至于是欣赏的地步。

所以,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一个那种会说漂亮话的人显然要比一个只会默默干活的并且偶有过失的人要受欢迎的多。所以,我们看见那种会说漂亮话的人越来越多,只会默默干活的人越来越少(当然只是相对的)。因为那种会说漂亮话的人总能以自已的完美而受益,而只会默默干活的人却因为偶尔的出错受到谴责。

按照孔圣人的话来理解,巧言令色的人恐怕都不是好人很难具备人应有的和蔼,但是现实的社会里,巧言令色的人大都和蔼可亲,人人喜爱,评价开都是:不错,是个好人。而刚毅木讷的,让人却总看起来不是那么很舒服,至于“仁”,更是沾不上边的。

冒犯孔圣人了,我想其实孔圣人在带着他那庞大的弟子队伍们游厉列国的漫长的旅途中,一定遇到过巧言令色的人和刚毅木讷的人,在很多的众弟子环绕其沉思的夜晚,他一定对着浩渺的星空,以他博远的深邃的思想为背景,细细的思索过、分析过这两种人,然后才得出了这流传了千年的结论。流传了千年的东西一般是不会错的,那么错了的就是千年后的现实的时代吧。时代都是变迁着的,圣人的时代岂能于现实的时代相比呢!

不敢说孔子亦有错乎,那就应该是我错了。可我看到的却是活生生的。不愿写下去了,有机会到圣人的墓前祭拜一番,将此文奉上圣人一阅或托梦,在虚无缥缈的梦境之中,于圣人辩论几句,想来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吧。

那应该是一个湛蓝的夜空高深莫测,无数的星辰闪烁着光辉的夜晚,我们众人环绕着圣人围坐在学馆的院落里听圣人讲述着博远的思想,体味着圣人的哲理和智慧,巨大的感动包围了子路和颜回,子路慢慢的站起来,向着天空手舞足蹈起来,我坐在众弟子的中间,犹豫着要不要起来发言。

刚毅木讷的典故

刚毅木讷的典故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罩陪型、毅、木、讷,近仁。

刚毅木讷是汉语成语,意思是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联合式,作谓语,指坚毅质朴而不善辞令。

宋朝《遗书四》中提到:“刚、毅、木、讷,质之近乎仁也。力行,学之近乎仁也。”意思是刚毅木讷的做事风格在本质上接近仁义,要在实践上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得上是仁人。宋·苏辙《拾遗并引》中也说:“巧言令色,世之所说也。刚毅木讷,世之所恶也”。意思是在宣泄自己对于世道不公的不满,刚毅木讷本身是一个好的品质,却被世人厌恶。

其他论语典故

1、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2、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馅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3、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刚毅木讷

刚毅木讷什么意思?

词目

刚毅木讷

发音

gāng yì mù nè

释义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引用

《全唐文》第07部 卷六百二十九 ...发响效,谟成天功,此则萧何之指踪,子房之决胜也;尉迟、秦、程 刚毅木讷 ,气镇三军,力崩大敌,匹马孤剑,为王前驱,此则吴汉之朴...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 ...建武世,常居上公之位,终始倚爱之亲,谅由质简而强力也。子曰“ 刚毅木讷 近仁”,斯岂汉之方乎。昔陈平智有馀以见疑,周勃资朴忠而... 《楹联丛话全编》楹联丛话 挽词 ...廉访惟询以急欲 *** 此案,遂至自裁。蔡生甫学士之定挽以联云:“ 刚毅木讷 近仁,生原无忝;聪明正直而一,没则为神。”颇肖其为人。... 《宋史全文》宋史全文卷十三下 ...便为心。』上曰:『安知仁人而举之?』对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 近仁。』上颔之。  九月癸巳,御集... 《金史》卷九十七·列传第三十五 ...敢言。益以志宁北伐为不可,仲洙释田珏党祸三十家。《语》曰:“ 刚毅木讷 近仁。”岂不信哉!... 《续资治通鉴》卷八十二 ...为心。”帝曰:“安知仁人而举之?”对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 ,近仁。”帝颔之。  乙卯,夏人寇...

刚毅木讷的意思是什么 近义词

刚毅木讷的意思: [gāngyìmùnè]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刚毅木讷百科解释: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宋《二程全书·遗书四》“刚、毅、木、讷,质之近乎仁也;力行,学之近乎仁也。”

刚毅木讷的详细解释: 刚毅木讷 [gāng yì mù nè]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刚毅木讷的近义词: 木强敦厚 刚毅木讷的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