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逝魄的意思逝魄的意思是什么

2.夕阳何事近黄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啥意思

逝魄的意思逝魄的意思是什么

溘然而逝什么意思-溘然而逝是什么意思

逝魄的词语解释是:指缺月。谓望日后的月亮阴影部分逐渐增多。

逝魄的词语解释是:指缺月。谓望日后的月亮阴影部分逐渐增多。拼音是:shìpò。注音是:ㄕ_ㄆㄛ_。结构是:逝(半包围结构)魄(左右结构)。

逝魄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指缺月。谓望日后的月亮阴影部分逐渐增多。引明何景明《十七月夜》诗:“逝魄不长望,玉貌_久妍?”

二、网络解释

逝魄指缺月。逝魄谓望日后的月亮阴影部分逐渐增多。明何景明《十七月夜》诗:“逝魄不长望,玉貌宁久妍?”

关于逝魄的诗句

已甘长逝魄已甘长逝魄灵均逝魄无凭

关于逝魄的成语

驹窗电逝鸿骞凤逝风驰电逝溘然长逝流光易逝鸿_凤逝人琴俱逝稍纵即逝少纵即逝撒手长逝

关于逝魄的词语

转眼即逝溘然而逝稍纵即逝流光易逝溘然长逝奄然而逝撒手长逝风驰电逝鼠窜蜂逝人琴俱逝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逝魄的详细信息

夕阳何事近黄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一、“夕阳何事近黄昏”出自清.纳兰性德的《虞美人》。这句诗的意思是——

夕阳啊,下落太快啦,什么缘由这么快就往黄昏而去呢?

二、附原文如下:

虞美人

清.纳兰性德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三、赏析:

“春情只到梨花薄”中的“薄”,指草木丛生之处。语出《楚辞·九章·思美人》:“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洪祖兴补注:“薄,丛薄也。”《淮南子·俶真训》载:“鸟飞千仞之上,兽走丛薄之中。”高诱注:“聚木曰丛,深草曰薄。”梨花薄,谓梨花丛密之处。春情只到梨花薄,并非是说梨花因为春光消褪而凋残变薄,而是说春到梨花盛开,来不及欢喜就风吹花落。以春光比喻相处的美好时光,用凋谢梨花来指代心中的爱人,不写悼亡而流露悼亡之伤,感情抒发流自然而清丽。

同心苣是织有相连的火炬形图案的同心结,和记载了誓言的素笺一样是爱情的信物。这些现实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对容若证明着当初的恩爱欢娱。面对这些几乎要仓皇而逃的容若,赶紧由实入虚,用“清夜唤真真”之典,写想象中的情景。容若似乎幻想着像传奇故事中那样,只要长唤不歇,伊人就会从画图上走下来和自己重聚。

感叹时光消逝太快使人招魂不得。夕阳啊,你下落太快啦,什么缘由让你这么快就往黄昏而去呢?你不知道人间还有那招魂的人儿还没有将想招的魂魄招来吗?诗句其实是借对夕阳的诘问表达对所招魂灵的极度思念。

四、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啥意思

容若故地重游,独立于花阴月影之下,心潮起伏。回廊,应是他和恋人昔日常常逗留约会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旧,地上人事已非。月华柔软如水又怎样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两个人。

本诗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全文如下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 ,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说距离当初欢会已经过了十年。作此词时距离卢氏之已有十年。

“银床”是井栏的美称,也称辘轳架。“淅沥”象指风雨,落叶声。“屧”为鞋的衬底。此处代指伊人行踪。“蹙连钱”指结满野草苔痕。“翠翘”为女子头饰物,形状像青色小鸟。

“银床淅沥青梧老“遥应下阕尾句所点及的十年,而“屧粉秋蛩扫”一句,则深化了前一句的写景,在井阑、庭树、落叶之外,又添了虫鸣,使一幅深秋庭院清寂之景,如现眼前。“屧粉秋蛩扫”一句飘然起思情,由实景入虚,秋虫声声,芳草小径幽幽,伊人的芳踪已失,再也唤不回。“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这句又从虚景回转,好象一个人,从杳然的往事中猛然惊醒,回到现实。这句写他走到恋人曾经行经处,那里已是苔痕碧碧草凄凄,在草丛间偶然拾得她戴过的翠翘玉簪,胸中无限伤感却无可倾诉。 

扩展内容: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愣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