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词,补充“ 曲钩__ __莫相近”,要求填入两个字的词形容浅薄无知的人的词,同样要求最好是含蓄,文雅

2.负俗之讥出处

3.《庄子。的逍遥游》的原文和译文加解释

4.浅见文言文

填词,补充“ 曲钩__ __莫相近”,要求填入两个字的词形容浅薄无知的人的词,同样要求最好是含蓄,文雅

榆枋之见什么数字-榆枋之见文言文注释

井蛙,井蛙:井底之蛙。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用以比喻见闻偏狭,识见短浅的人。

宋˙苏轼˙辨道歌:“吾恨尔见有所遮,海波或至惊井蛙。”

寡闻,.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泛。

抱朴子˙外篇˙自叙:“贫乏无以远寻师友,孤陋寡闻,明浅思短,大义多所不通。”

三国演义˙第十回:“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

夏虫, 夏虫语冰: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榆枋,榆枋之见: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庄子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鸠笑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负俗之讥出处

负俗之讥出处:暂无出处!

负俗之讥是成语,拼音是fù sú zhī jī,指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近义词:负俗之累,汉语成语,拼音是fù sú zhī lèi,意思是受到世俗讥讽等事情的累及。出自《越绝书·越绝外传记范伯》、《汉书·武帝纪》。

成语接龙:

负俗之讥→讥而不征→征名责实→实非易易→易放难收→收之桑榆→榆枋之见→见弹求鸮→鸮心鸝舌→舌战群儒→儒士成林→林下风范→范水模山→山清水秀→秀出班行→行家里手→手舞足蹈→蹈厉奋发→发号施令→令人喷饭→饭囊衣架→架肩击毂→毂击肩摩→摩肩接踵→踵迹相接→接踵而来→来历不明→明效大验→验明正身→身外之物→物华天宝→宝山空回。

→回旋余地→地塌天荒→荒唐谬悠→悠游自在→在所不辞→辞穷理屈→屈节卑体→体体面面→面面俱全→全神倾注→注玄尚白→白黑不分→分工合作→作小服低→低眉顺眼→眼去眉来→来来去去→去末归本→本小利微→微故细过→过眼云烟→烟雾缭绕→绕梁三日→日落西山→山川表里→里出外进→进善退恶→恶语伤人→人语马嘶→而后止→止于至善→善贾而沽。

→沽名邀誉→誉满天下→下逐客令→令人寒心→心迹双清→清雅绝尘→尘头大起→起回生→生动活泼→泼妇骂街→街号巷哭→哭哭啼啼→啼笑皆非→非同小可→可心如意→意夺神骇→骇人听闻→闻名遐迩→迩安远至→至圣至明→明齐日月→月夜花朝→朝歌夜弦→弦外之响→响彻云际→际遇风云→云飞烟灭→灭私奉公→公行无忌→忌前之癖→披肝挂胆→胆战心寒。

→寒灰更燃→燃膏继晷→鬼子敢尔→尔汝之交→交头接耳→耳目一新→新发于硎→硎发新刃→刃迎缕解→解衣般礴→薄批细抹→抹泪揉眵→迟回观望→望风而降→降尊临卑

《庄子。的逍遥游》的原文和译文加解释

原文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抢榆枋(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8)。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17)覆:倾倒。坳(à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

(18)芥:小草。

(19)斯:则,就。

(20)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

(21)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22)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23)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

(24)抢(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

(25) 控:投下,落下来。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27) 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飡(cān):同餐。反:返回。

(29)犹:还。果然:饱的样子。

(30)宿:这里指一夜。

(31)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蝉,春生复或复生秋。

(35)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

(36)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

(37)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38)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

(39)匹:配,比。

(40)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

(41)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

(42)修:长。

(43)太山:大山。一说即泰山。

(44)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45)绝:穿过。

(46)斥鴳(yàn):一种小鸟。

(47)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48)至:极点。

(49)辩:通作“辨”,辨别、区分的意思。

(50)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

(51)行(xìng):品行。比:比并。

(52)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

(53)宋荣子:一名宋钘,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讥笑的样子。

(54)举:全。劝:劝勉,努力。

(55)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56)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57)境:界限。

(58)数数(shuò)然:急急忙忙的样子。

(59)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60)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63)待:凭借,依靠。

(64)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66)恶(wū):何,什么。

(67)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

(69)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原文

尧让天下于许由①,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②;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③,而犹浸灌④;其于泽也⑤,不亦劳乎⑥?夫子立而天下治⑦,而我犹尸之⑧;吾自视缺然⑨,请致天下⑩。”许由曰:“子治天下(11),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12);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13),不过一枝;偃鼠饮河(14),不过满腹。归休乎君(15),予无所用天下为(16)!庖人虽不治庖(17),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8)!”

肩吾问于连叔曰(19):“吾闻言于接舆(20),大而无当(21),往而不反(22)。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23);大有迳庭(24),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25),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26),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27),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8)。吾以是狂而不信也(29)。”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30),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31)。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32),世蕲乎乱(33),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34)!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35),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36),孰肯以物为事?”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37),越人断发文身(28),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39),窅然丧其天下焉(40)。

注释

①尧:我国历史上传说时代的圣明君主。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高士,宇仲武,隐于箕山。相传尧要让天下给他,他自命高洁而不受。②爝(jué)火:炬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③时雨:按时令季节及时降下的雨。

④浸灌:灌溉。

⑤泽:润泽。

⑥劳:这里含有徒劳的意思。

⑦立:位,在位。

⑧尸:庙中的神主,这里用其空居其位,虚有其名之义。

⑨缺然:不足的样子。

⑩致:给与。

(11)子:对人的尊称。

(12)宾:次要的、派生的东西。

(13)鹪鹩(jiāo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

(14)偃鼠:鼹鼠。

(15)休:止,这里是算了的意思。

(16)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17)庖人:厨师。

(18)尸祝:祭祀时主持祭祀的人。樽:酒器。俎:盛肉的器皿。“樽俎”这里代指各种厨事。成语“越俎代庖”出于此。

(19)肩吾、连叔:旧说皆为有道之人,实是庄子为表达的需要而虚构的人物。

(20)接舆:楚国的隐士,姓陆名通,接舆为字。

(21)当(dàng):底,边际。

(22)反:返。

(23)河汉:银河。极:边际,尽头。

(24)迳:门外的小路。庭:堂外之地。“迳庭”连用,这里喻指差异很大。成语“大相迳庭”出于此。

(25)藐(miǎo):遥远的样子。姑射(yè):传说中的山名。

(26)淖(chuò)约:柔弱、美好的样子。处子:处女。

(27)凝:指神情专一。

(28)疵疠(lì):疾病。

(29)以:认为。狂:通作“诳”,虚妄之言。信:真实可靠。

(30)瞽(gǔ):盲。文章:花纹、色彩。

(31)时:是。女:汝,你。旧注指时女为处女,联系上下文实是牵强,故未从。

(32)旁礴:混同的样子。

(33)蕲(qí):祈;求的意思。乱:这里作“治”讲,这是古代同词义反的语言现象。

(34)弊弊焉:忙忙碌碌、疲惫不堪的样子。

(35)大浸:大水。稽:至。

(36)秕:瘪谷。穅:“糠”字之异体。陶:用土烧制瓦器。铸:熔炼金属铸造器物。

(37)资:贩卖。章甫:古代殷地人的一种礼帽。适:往。

(38) 断发:不蓄头发。文身:在身上刺满花纹。越国处南方,习俗与中原的宋国不同。

(39)四子:旧注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四人,实为虚构的人物。阳:山的南面或水流的北面。

(40)窅(yǎo)然:怅然若失的样子。丧(shàng):丧失、忘掉。

译文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上。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思想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德行,与万事万物混同一起,以此求得整个天下的治理,谁还会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那样的人呀,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没什么地方用得着帽子。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怅然若失,忘记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①:“魏王贻我大瓠之种②,我树之成③,而实五石④。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⑤。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⑥。非不呺然大也⑦,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⑧。”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⑨!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⑩,世世以洴澼?为事(11)。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12)。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14)。越有难(15),吴王使之将(15),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17)。能不龟手一也(18),或以封(19),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20),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21)!”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22)。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23),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24),立之涂(25),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26)?卑身而伏(27),以候敖者(28);东西跳梁(29),不辟高下(30);中于机辟(31),于罔罟(32)。今夫斄牛(33),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34),广莫之野(35),彷徨乎无为其侧(36),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37),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释

①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②魏王:即梁惠王。贻(yí):赠送。瓠(hú):葫芦。

③树:种植、培育。

④实:结的葫芦。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⑤举:拿起来。

⑥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

⑦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⑧为(wèi):因为。掊(pǒu):砸破。

⑨固:实在,确实。

⑩龟(jū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

(11)洴(píng):浮。澼(pí):在水中漂洗。?(kuàng):丝絮。

(12)方:药方。

(13)鬻(yù):卖,出售。

(14)说(shuì):劝说,游说。

(15)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16)将(jiàng):统帅部队。

(17)裂:划分出。

(18)一:同一,一样的。

(19)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

(20)虑:考虑。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21)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22)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23)大本:树干粗大。拥(拥)肿:今写作“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中(zhòng):符合。绳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线。

(24)规矩:即圆规和角尺。

(25)涂:通作“途”,道路。

(26)狸(lí):野猫。狌(shēng):黄鼠狼。

(27)卑:低。

(28)敖:通“遨”,遨游。

(29)跳梁:跳踉,跳跃、窜越的意思。

(30)辟:避开;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避”。

(31)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

(32)罔:网。罟(gǔ):网的总称。

(33)斄(lí)牛:牦牛。

(34)无何有之乡:指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

(35)莫:大。

(36)彷徨:徘徊,纵放。无为:无所事事。

(37)夭:夭折。斤:伐木之斧。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浅见文言文

1. 如何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之浅见

激发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用生动的故事贯穿课文的始末。

绝大多数文言文都是若干个故事组成的,学生对枯燥的文言不感兴趣,但他们对名人、历史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2、让学生放声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畅,抑扬顿挫中将语言形象化,将情感美化、深化。

让学生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并有所“得”。3、创设人文情境。

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创设,就是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人文精神”的文章时联系当代社会文化生活、联系自身素质涵养,努力在文言文学习中受到良好熏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4、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技术。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借助朗读、表情、动作等外在摹拟,使文言文的情境具体化、文言文的意境形象化,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从而深刻地领会、消化文言文。

2. “见”在文言文里是什么意思

动 (会意。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

本义:看见,看到) 同本义〖see;catchsightof〗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

——《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

——《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

——《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

——《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

——唐·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进见;会见〖meet;callon〗 往见楚王。

——晋·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遇到;碰见〖eintocontacith;beexposedto〗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

——《左传·桓公元年》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指——主要用于口语中〖kick〗。如:见阎王 听到〖listen〗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观察;知道;了解〖observe;know〗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

——李贺《感讽》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比试;较量〖match〗。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见 见 jiàn 名 看法,见解〖opinion〗 敢陈愚见。

——《晋书·王浑传》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见识〖view〗。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见 见 jiàn 助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be+过去分词〗 不见保。

——《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

——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见 见 jiàn 形 现有的〖available〗。

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明显的〖visible〗。如:见证;见人(证人) [方言]∶每〖every〗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

——《水浒传》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另见xiàn。

3. 文言文在线翻译(全文翻译)

译文:

李文定家中贫寒,与他住同一条巷的李生,时常给他钱来接济他。李文定感谢他的好意,与他结拜为兄弟。后来李文定考取了进士,李生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信,同他拉拢关系,李文定仅仅在嘴上说谢谢,没有回信。李生很生气,说李文定忘恩负义,然后不再通信。

十年后,李文定当上了左丞相,向皇上禀奏书生旧日周济体恤的恩情,想给他一个官职,用来报答他的恩情。皇上下诏授予姓李的书生以左班殿直的官职。李文定命人制作袍笏,给州将写了一封信,让州将把李生送到上任的地方。

李文定与他共叙旧日的友谊,并且感谢他说:“你以前对我的接济,一直不敢忘记,有幸获得恩典,才实现报答你的愿望。”这样众人被李文定宽广的胸怀折服,不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人所能达到的。

原文: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极不敢忘,幸被误恩,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扩展资料:

本文选自文章《李文定报德》。《李文定报德》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李文定报答故人恩情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时,应当懂得包容,知恩图报。

李文定公叫李春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以善写青词得明世宗赏识,升翰林学士。历官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并加太子太保。嘉靖四十四年(1556年),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与严讷共参机务。

李春芳性恭谨,治谕平恕,被时人比作李时。才虽不及,而清廉过之。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称。著有《贻安堂集》十卷。万历年间的首辅王锡爵写的 《太师李文定公传》,记载了李春芳退休生活的几个方面。

4. 自谦自己知道的不多的古文句子

有一些自古流传的成语可以表示自谦:

才疏学浅、才识不逮(才能和见识都不高)、才蔽识浅、才薄智浅、才疏智浅、管窥蠡测、管窥之见、管窥蛙见、寡闻少见、区闻陬见(见闻不广,学识浅陋)井蛙之见、榆枋之见、一得之见、一孔之见、瓮天之见、区区之见、寡见少闻、寡见鲜闻(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管见所及、浅见薄识(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见解肤浅)、浅见寡识、浅见寡闻、囿于见闻、末学陋识(末学:学无根底;陋识:学识肤浅。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5. 古文中的“见”字的翻译有哪些

基本字义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详细字义

〈动〉动词已经有人说了

〈名〉

1. 看法,见解 [opinion]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view]。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助〉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be+过去分词]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形〉

1. 现有的 [available]。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visible]。如:见证;见人(证人)

3. 〈方〉∶每 [every]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出自:《论语十二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子:先生,指孔子。吾:人称代词,我。

扩展资料

《论语十二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作者成就: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都受到其影响。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 *** 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7.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8. "见"字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包括例句,最好是中学阶段学过的,

基本字义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详细字义

〈名〉

1. 看法,见解 [opinion]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view]。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助〉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be+过去分词]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形〉

1. 现有的 [available]。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visible]。如:见证;见人(证人)

3. 〈方〉∶每 [every]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