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盘扪烛的古诗-扣槃扪烛怎么读音
1.急需古文翻译---北人学没
2.随便给我80个成语或四字词语,还有8首古诗。快,谢谢
3.描写太阳的名言或古诗,记住要描写!!!!!!!!
4.什么如什么毛四字成语大全
5.渴见水喻文言文
6.扣分的造句扣分的造句是什么
急需古文翻译---北人学没
苏轼的散文有他特殊的风格。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能“以诗为文”。所谓“以诗为文”,不仅是说他能把一篇古诗或一首绝句的题材用散文给写出来,更重要的是,他的散文富有诗意。一般说来,抒情散文富有诗意是不足为奇的;而苏轼却能在说理文里也带有诗意。像这篇《日喻》,就不落于一般说理文的框框,而是别开生面,形成一副特殊风貌。我们对一篇说理散文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说服力。因此,说理文主要的条件是论据充足,倾向明确,条理清楚,结构谨严,总而言之,得逻辑性强。苏轼写说理文,这些方面当然也都能做到,而更突出的是,他写的说理文首先不是让读者被说服,而是使读者受感染。这就是说,苏轼写说理文,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和鲜明生动的事例来启发读者的想像,来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对所要说的道理先有了感性认识,然后他再循序渐进地把读者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最终的结果还是被他的道理所说服。这就比只用抽象的概念或者逻辑推理写成的文章给人的印象深刻。对读者来说,读苏轼的说理文,不仅可以明白道理,增长知识,而且还是一种美的享受。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日喻》。
文章一开头就像讲故事。作者说起一个盲人不识太阳。一个盲人从来没见过太阳,就向有眼的人打听。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形状像铜盘。以这个比方向盲人解释,本不算错;可是比喻总是蹩脚的,打比方的人没有考虑到铜盘有声音而太阳没有声音。“扣盘而得其声”,盲人一敲盘子就听到了声音。过了一天,听见钟响,他以为是太阳响了。又有人告诉他:太阳是有光的,正像蜡烛一样,也是有光的。这个解释也并不算错,可是忘记了盲人根本不懂什么是“光”,于是盲人就“扪烛而得其形”,心想太阳大概是长的。过了一天,他拿到一只“龠”,发现也是长的,他想,这大概是太阳了。这是作者打的头一个比喻。下面接着说太阳和钟、龠相差也太远了。然而盲人却不知道它们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为什么呢?“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一般人对“道”了解不足,与一个不知道太阳是什么的盲人,可以说相差无几。如果让一个通达事理的人(“达者”)讲给他听,即使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诱导启发,恐怕也不比用盘子和蜡烛来解释太阳强多少,因为打比方总不能百分之百把道理讲清楚。于是作者下结论说:“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这是说,当时一般谈论“道”的人,谁也没有真懂“道”是什么,只就他自己所看到的一点点东西硬给起个名字,说这就是“道”,就是真理,有的人连看也没看见,只是凭空瞎猜,这都是不动脑筋,专门依赖别人所发生的毛病。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他先用孙武的话来回答,意思是说:善于作战的人能掌握主动,使敌人不由自主地走近自己,而不至于陷入被动,被敌人牵引过去。又引用了子夏的话,意思是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都在铺子(肆)里待着,社会上的人由于需要,都自动地到铺子里来买东西,因此他们坐在店里就可以“成其事”,把各人的业务完成,用来比方一个人只要努力学习,总有一天会体会到什么是“道”。最后,作者自己回答什么是“致”:“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与欤?”不去求它而它自己就来了的,这就是“致”。“求”主要是依赖别人帮助,“致”主要是靠自己虚心学习,掌握主动。必须这样,才能发现真理。
“南方多没人”这一段的道理又深入一层。苏轼告诉我们:所谓“学”得有实际经验,我们现在叫做实践。没人能沉在水里是怎么练的呢?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一个人能长时间沉没在水里,这哪儿是随随便便就做得到的,一定得对水的规律有所体会、有所掌握才行。一个北方的勇士只靠向南方的“没人”打听到一些空理论,真要按照他的话去河里试试,那非淹不可。这样,作者又得出一个结论:“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意思是:一个人不踏踏实实做学问而专门好高骛远去寻求什么高深的抽象的“道”,那就跟北方学“没”的人一样,早晚是要吃亏的。
最末一段,结合当前具体情况,谈了作这篇文章的目的。
……
这篇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是有苏轼亲身体验在内的。对于探求真理和钻研学问的艰苦历程,苏轼自己是过来人,所以谈起来格外亲切有味。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方面的道理。首先,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只是靠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如果只凭主观瞎猜,危害性就更大。其次,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专靠外力是无济于事的。探求真理,钻研学问的内因,就是靠自己学习,不能只捡别人的现成果实。还有第三点,所谓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过实际锻炼。尽管苏轼说,有一天“道”会不用你去求而主动地来找你,实际上他却正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你要不下苦功夫,“道”是不会来找你的。这些道理,在今天看来,还是正确的,对我们是有用的,值得借鉴的。
……
但是,这篇文章最吸引我们的还是那几个丰富多彩而又恰当准确的比喻。全篇文章一共用了四个比喻,一头一尾,盲人不认识太阳和北方人学潜水是两个明显的、由作者直接创造的比喻,形象性很强,一眼就看得出。中间两个,则是借用古人现成的、比较隐晦的、间接的比喻。一个是引用孙武的话,用作战来说明人应该掌握主动;另一个是借用子夏的“百工居肆”的比喻来说明“道”与“学”的关系。这两个好像是引经据典,其实是利用古人现成的材料为自己服务。这就看出作者的笔是多么灵活,驾驭古书的能力有多么强。
第一个比喻是说明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是就“知”一方面来说的。一个人只靠片面地拾取零碎的知识而对事物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必然要犯错误。只靠别人转述的第二手材料而不亲自参加调查研究,就一定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看去像讲故事,其实是用活泼新鲜的形象来感染读者,让读者进一步悟出作者所要讲的道理。这个比喻最重要、最精彩,也最深刻,因此把它摆在最显著的地位,这就大大地加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加强了说服力。
第二、三两个比喻好像很简单,很现成,其实是很经济、很确切的。敌我双方战斗,谁争取到主动谁自然占上风。探求真理和钻研学问也正是如此,必须争取主动才行。用开铺子比喻求真理,也很有意思。一个人学问渊博、经验丰富,才容易发现事物的规律,正如铺子里货色齐,主顾才多。但是作者还得紧接着用第四个比喻来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因为学问渊博、经验丰富不能是纸上谈兵,更不能只靠道听途说,而是要经过亲身检验,经过锻炼,对事物才有彻底的了解。必须有这四个比喻,作者所要阐明的道理才全面,文章因而也才显得完整。从每个比喻来看,它们各有各的作用,而这四个比喻又互相关联,缺一不可。这就体现了作者运用比喻丰富与确切两结合的特点。
然而这篇文章毕竟是说理文,不能只孤立地靠比喻来讨人欢喜,还得把读者从感性认识诱导到理性认识阶段。于是在打完每个比喻之后,以及在每一段结束的地方,都用最简明概括的语言把结论交代出来。这就使得作者的本意表达得更显著,文章也更为醒目。打比喻是启发读者,给读者留有余地;下结论则是点醒读者,让读者一目了然。文章也显得既有风趣,又有分量。
最后一段,指出吴彦律有志于学,这是正面鼓励。但意在言外,劝他还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求学必须有目的(这就是“求道”)。第二,要踏踏实实下真功夫做学问,不能浮光掠影只追求皮毛。这从文章末尾批评过去和当时读书人考科举的两层意见(即“昔者,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士求道而不务学”)就可以体会得出来。但作者写得很含蓄,寓鞭策于嘉奖之中,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这篇文章语言十分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又俨然存在着郑重严肃。这正是作者大量用比喻来写说理文所取得的效果。
(节选自《阅读和欣赏》,北京出版社1960年版)
三、《日喻》赏析(朱靖华、柯象中)
苏轼之文长于说理,往往“昭晰无疑”(《艺概·文概》),长篇论说文是这样,短小精悍的杂说也莫不如此。而且杂说较之正式的议论文更灵活,笔调更从容,“能道意所欲言”(《答王庠书》),充满了诗一样的情趣和哲理,愈加耐人寻味咀嚼。本文就是其杂说中的代表作。
文章一开头就叙述故事,这种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都不明确(即使虚拟的也没有),其结构是抽象的,是作为论据的“寓言”。因其描写生动,故而显得具体实在,说服力极强。它告诉我们:任何知识都来源于感性经验,如果撇开感性经验而单靠间接经验,就像瞎子那样“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那么势必会“转而相之”,混淆这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臆测,杜撰,闹出“闻钟以为日”“扪烛以为日”的笑话,那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作者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求达也无以异于眇。”如果单凭“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然而单有感性经验还不够,还得亲自实践,多次探索,方能掌握道;作者认为“道可致而不可求”。那么“致”与“求”有什么区别呢?作者引古人语对“致”作了解释:“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这里的“致”就是一种“循序渐进”,平时积学,自然得“道”的意思,学至则道自致。譬如军队能够掌握主动权,可进则进,可退则退,待时机成熟就行出击,才能获胜,若牵“求”胜利,就成了“致于人”了,就会失败。求道也是如此,如果经过平时不断的实践,而不是急于求成,那么道是可致的。
作者为了论证这个观点,又给我们讲了另一个寓言故事。作者发现“南方多没人”,而北方则少有,原因何在?就在于“南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因为“日与水居”,故能渐识水性,“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水之道者。”懂得水性(“水之道”)方才能“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可见求“道”单凭勇气是不行的,还得经过长期的实践。如果想一蹴而就,“不学而务求道”,走捷径,投机取巧,那就只能像北方学“没”者那样,没有不被溺的。
作者运用寓言阐述道理时,夹叙夹议,深入浅出,寓言讲完,道理也就清楚了。而且作者连续运用两个寓言说明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丝丝入扣,环环相接,可称之为“螺旋式”的比喻方式——即运用两个内容相近但有连续性发展性的寓言故事构成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结构,使寓言的主旨和理念更趋深入和加强,这是苏轼的创新(参见朱靖华《苏东坡寓言评注·序言》)。
最后一段联系实际并交代为文的目的。“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相反,“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经术本来就是载道的,所以“士知求道而不务学”,他们不知道“道”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想真正理解“道”,不能单靠读几本经书,应该杂学旁收,既不能忽略感性经验,又要经过长期的摸索思考,以渐进于道。这里,作者是针对王安石以经术取士而发的。《御选唐宋文醇》卷三十八云:“宋自王安石始以经术取士,一时求仕者皆改其妃青媲白,而谈道德仁义;及致之于用,则茫然失据,亦与妃青媲白无二焉,此苏轼《日喻》所以作也。”
总之,作者运轻灵之笔娓娓道来,仿佛与人对面而谈,亲切动人,语浅道明,毫无论说文的板滞之弊。且本文还继承了战国议论文的优点,以寓言作为论据,使行文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正如王文濡所评:“文以道与学并重,而譬喻入妙,如白香山诗,能令老妪都解。”(《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卷三十二)
(选自《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四、苏轼的文学主张
苏轼多才多艺,诗、词、散文都有很高的造诣,是北宋最负盛名的文学家。又工于绘画,擅长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并称“四大家”。他的文学主张散见在他的部分诗、文、书、序、札记之中,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广泛影响。
苏轼强调作者要有深厚积累,文章应有充实的内容。在《南行前集叙》中说:“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郁勃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他要求文章要“有为而作”,联系现实,“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凫绎先生诗集序》)。《答俞括书》称赞俞括的文章:“皆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济世之实用,此正平生所望于朋友与凡学道之君子也。”他在《答谢民师书》中提出:“(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根据内容的要求,自由表达,摆脱形式限制,使之恰到好处,以取得自然流畅,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这与他在《文说》中提出的“随物赋形”的观点是一致的,即根据所表现的对象,真实生动地描写外物。他还发挥“辞达”的见解,认为“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认为“辞达”是文学创作的最高要求。他还强调“神似”,反对“形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即此诗,是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苏轼的风格是“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而适如其意中所欲出。”(沈德潜《说诗语》)但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却极力推崇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风格,即使对李白、杜甫也稍嫌不足。在《评韩柳诗》一文中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即外在的质朴平淡与内在的含蓄浓郁相结合。这种风格概括了陶潜、谢灵运、韦应物、柳宗元一派诗人的创作特点,也正是唐末司空图所总结和提倡的诗风。因此苏轼非常赞赏司空图论诗“味在咸酸之外”(《与李生论诗书》)的主张。
(选自王洪主编《古代散文百科大辞典(修订版)》学苑出版社1997年版)
五、苏轼轶事
少立范滂志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宋史·苏轼列传》)
文惊欧公 嘉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议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一头地。”闻者始哗而厌,久乃信服。(《宋史·苏轼列传》)
何须出处 东坡《刑赏忠厚之至论》用“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圣俞为小试官,以示欧公,公曰:“此出何书?”圣俞曰:“何须出处!”及揭榜,见东坡姓名,欧公曰:“此郎必有所据。”及谒谢,首问之,东坡亦对曰:“何须出处!”与圣俞语合。公赏其豪迈。(《宋人轶事汇编》)
名慑举子 (东坡)初赴制举之召到都下,是时同召试者甚多。相国韩魏公语客曰:“二苏在此,而诸人亦敢与之较试,何也?”此语既传,于是不试而去者,十盖八九矣。(《宋人轶事汇编》)
老兵有鉴识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咨嗟叹息,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其一曰:“也有两句好。”其人大怒曰:“你又理会得甚底?”对曰:“我爱他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叔党卧而闻之,明日以告。’”东坡大笑曰:“这汉子也有鉴识。”(《宋人轶事汇编》)
作文先有意 有问作文之法于东坡,坡曰:“譬如城市中种物,欲致为我用,有一物焉,曰钱,得钱则物皆为用。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宋人轶事汇编》)
平生快意事 东坡尝谓:“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矣。”(《宋人轶事汇编》)
随便给我80个成语或四字词语,还有8首古诗。快,谢谢
安营扎寨 安心乐意 冷若冰霜 暗度陈仓 苦海无边 道高一尺 威信扫地 寸心千古 乘热打铁 乘人之危 乘胜逐北 乘坚策肥 乘胜追击 乘势使气 乘坚驱良 乘伪行诈 乘时乘势 乘隙捣虚 乘隙而入 乘龙快婿 出处殊途 狗肺狼心 逞强好胜 狗吠之警 狗吠之惊 乘顺水船 乘利席胜 乘鸾跨凤 乘其不备 乘龙配凤 乘间投隙 乘龙佳婿 乘间伺隙 天授地设 长枕大衾 东道之谊 乘其不意 山光水色 同敝相济 山崩水竭 授柄于人 使心用幸 如蒿 神焦鬼烂 首尾相卫 杀身报国 妄自菲薄 收园结果 乘间抵隙 成群集党 冲锋陷坚 铁狱铜笼 深沟壁垒 伺瑕导蠙 生荣辱 深山穷林 通宵彻昼 丧胆亡魂 首尾相继 人怨天怒 神摇目夺 虱多不痒 歪不横楞 同类相求 杀身成义 逆子贼臣 天崩地解 身不遇时 同心共胆 殊涂同致 顽皮贼骨 撒泼打滚 顺风扯帆 齿牙馀论 不便水土 成群结党 不辨真伪 闭口捕舌 鼻塌嘴歪 成家立计 不耻最后 并容徧覆 变色易容 成帮结队 成群打伙 逆坂走丸 守先待后 深山穷谷 买爵贩官 撒科打诨 攀车卧辙 扫地无余 条分节解 深沟固垒 有余罪 批亢抵巇 扫穴擒渠 挑精拣肥 深雠大恨 深仇宿怨 言之无物 势穷力蹙 贪求无已 铜打铁铸 铜盘重肉 食案方丈 食不暇饱 神怒人怨 数黄道白 说短道长 弯腰捧腹 剜肉成疮 剜肉做疮 顽皮赖骨 晚节不终 析微察异 食甘寝安 神枢鬼藏 心搭地 人心丧尽 模活样 骨更肉 阋墙谇帚 率土宅心 同声相求 神施鬼设 同日而论 神运鬼输 神不附体 太平无事 同恶相济 同恶相助 心落地 神情不属 赏信罚必 赏贤罚暴 拈毫弄管 杀衣缩食 山崩川竭 山崩海啸 出乖弄丑 不可胜道 出何经典 齿牙馀惠 出丑扬疾 鸱视狼顾 敝帚自享 迟疑不断 迟疑观望 鞭擗向里 敝绨恶粟 鞭辟着里 兵不接刃 不刊之书 不茶不饭 不痴不聋 避强打弱 避强击惰 避强击弱 不断如带 成群逐队 闭合思过 不差毫发 成则为王 抠心挖血 黏皮着骨 贪夫殉利 披沥肝膈 瓦查尿溺 望风希指 甘旨肥浓 身退功成 肝胆胡越 谈优务劣 同气相求 贪吃懒做 铁绰铜琶 说长话短 人自为政 旁门邪道 高官尊爵 赏高罚下 提纲振领 山崩地塌 刻骨仇恨 水火不避 批砉导窾 亡国之声 大呼小喝 神道设教 收视反听 山枯石 噬脐无及 使心别气 外方内员 改弦易调 忍辱含羞 亡魂失魄 使心作幸 使性傍气 束带结发 水火兵虫 头痛额热 手高手低 探头缩脑 盈野 同尘合污 人言籍籍 深山长谷 含瑕积垢 顽父嚚母 拈酸吃醋 首身分离 完名全节 神牵鬼制 时乖运乖 如蓺 拔树搜根 束杖理民 殊形诡状 没法奈何 搔着痒处 调停两用 守正不桡 势穷力竭 剜肉生疮 束蒲为脯 手不停毫 手脚无措 赏劳罚罪 首足异处 束手缚脚 山肴海错 说短论长 慎终承始 天崩地坍 闭门墐户 不瞅不睬 成团打块 成年古代 敝盖不弃 逞怪披奇 成日成夜 兵不污刃 诚心正意 兵多者败 避凶趋吉 不经之说 闭合自责 闭门却轨 格杀弗论 大才榱盘 瓮声瓮气 枉道事人 持刀动杖 赫然而怒 头上著头 头梢自领 革命反正 深耕易耨 贪夫狥财 倒箧倾筐 贪生恶 藏踪蹑迹 操刀伤锦 深山密林 枉口诳舌 汲深绠短 卧榻鼾睡 太仓稊米 操翰成章 操奇逐赢 贪夫徇财 飞粮挽秣 事在萧墙 铁窗风味 汲汲皇皇 贪贿无艺 问安视膳 蹑手蹑足 伐异党同 发纵指示 水激则旱 发隐擿伏 铁鞋踏破 讨恶翦暴 视如敝屣 发蒙振落 发蒙振聩 剔抽秃揣 扼吭拊背 鶗鴂雕卉 贸首之仇 深根固蒂 痛剿穷迫 剔蝎撩蜂 河同水密 大明法度 桑户蓬枢 大块文章 铁面枪牙 问寝视膳 铁郭金城 大寒索裘 枉曲直凑 河鱼腹疾 大放厥辞 改过从善 无背无侧 倒廪倾囷 改恶为善 慷慨激扬 革故立新 餐霞饮景 袒胸露背 望尘靡及 说白道绿 偎干就湿 诬良为盗 望尘而拜 骈首就戮 革旧鼎新 反老还童 无边无沿 无地自处 说好说歹 膏腴贵游 革凡成圣 逆阪走丸 说东谈西 袒裼裸裎 饥附饱飏 插科使砌 偷营劫寨 顺之者昌 草率收兵 顺天者昌 探本穷源 无待蓍龟 探幽索隐 贪猥无厌 妄尘而拜 乌集之交 罔知所措 贪污腐化 水泄不通 毛发丝粟 鸟散鱼溃 妄谈祸福 帏箔不修 倒街卧巷 钩章棘句 水宿风餐 握粟出卜 贪声逐色 倒戢干戈 毛举缕析 握素怀铅 忘象得意 呜呼噫嘻 匿迹隐形 膏肓之疾 顺道者昌 高官显爵 佻身飞镞 大处着眼 挑茶斡刺 忘恩背义 惨不忍闻 深文巧诋 深文傅会 开锣喝道 腼颜事仇 片鳞残甲 箕引裘随 舐糠及米 弃故揽新 没颠没倒 骈肩叠迹 同船合命 上漏下湿 无可置辩 河海清宴 毫毛不犯 废然而返 弃本逐末 蓬头跣足 同恶相求 高名大姓 披沥肝胆 披毛索黡 披毛求瑕 骈首就僇 高不辏低 高步通衢 放言遣辞 河涸海干 鲂鱼赪尾 披坚执锐 披枷戴锁 高举深藏 豪干暴取 披发左衽 披发缨冠 嚎天喊地 飞书走檄 山陬海澨 飞土逐害 赏奇析疑 含蓼问疾 栖丘饮谷 蓬头厉齿 嗜痂之癖 飞眼传情 赏罚信明 含牙戴角 善始令终 飞谋荐谤 汗流浃肤 伤筋动骨 苫眼铺眉 怕痛怕痒 河清海竭 河伯为患 蓬头垢面 无胫而至 放辟邪侈 诽谤之木 飞土逐肉 上竿掇梯 鹘入鸦群 含垢藏疾 骑鹤扬州 肥头大面 汗流至踵 偏听偏信 山节藻棁 含齿戴发 赍志以殁 文章魁首 文章钜公 畸轻畸重 畸流洽客 畸流逸客 文搜丁甲 丧权辱国 貌合情离 文献之家 赍志而殁 丧魂落魄 鸟哭猿啼 告老在家 披毛索靥 束手自毙 反面教员 箕帚之使 翻箱倒箧 凡胎浊骨 望风而逃 箕山之风 望尘奔溃 搔到痒处 违利赴名 畸重畸轻 树倒根摧 搔头弄姿 违世乖俗 身操井臼 反听内视 通风讨信 帏薄不修 片长薄技 乞穷俭相 积露为波 输肝沥胆 惟利是求 惟利是视 铜琶铁板 通时达变 大肆铺张 否极阳回 塞耳盗钟 积谷防饥 通儒硕学 感极涕零 桃李之教 河清难俟 日不移晷 积以为常 被发文身 束身就缚 束教管闻 河清社鸣 被发左衽 衽革枕戈 干巴利脆 通前至后 大煞风趣 气谊相投 铜臭熏天 铜琶铁板 干巴利脆 战不旋踵 疾言倨色 拔树寻根 狼烟大话 高自标树 伺瑕导隙 食饥息劳 拔萃出群 食藿悬鹑 麦饭豆羹 摩肩击毂 高位重禄 高谈雄辩 败材伤锦 声气相投 罪不可逭 买犁卖剑 败绩失据 劳民费财 达官贵要 稗官小说 亡矢遗镞 涕泪交集 割地称臣 胆寒发竖 囊漏储中 惹祸招愆 掩过扬善 高自标置 贫贱糟糠 揽辔登车 胆丧魂惊 疾言遽色 齐镳并驱 泼天大祸 言行相副 掩瑕藏疾 食肉寝皮 眼馋肚饱 卖富差贫 櫜甲束兵 眼花耳热 刳精鉥心 割臂之盟 高谈弘论 扣盘扪烛 齐足并驱 劳师糜饷 掩旗息鼓 贫病交迫 班荆道故 膝行蒲伏 膏粱纨袴 无思无虑 刬草除根 席卷而逃 剩菜残羹 矢口抵赖 洗垢匿瑕 洗垢求瘢 包揽词讼 粜风卖雨 膏粱锦绣 长安道上 贼头鬼脑 长街短巷 割地求和 无所不作 头会箕敛 失魂荡魄 遐方绝壤 乐极哀来 乐极悲来 好事天悭 养痈成患 生荣哀 搬斤播两 搬石砸脚 劳师袭远 析肝吐胆 析圭担爵 磕头碰脑 毛发丝粟 食不兼肉 半低不高 无适无莫 析精剖微 诗庭之训 老成练达 漫天蔽野 析疑匡谬 拾遗补阙 半生不熟 时清海宴 老调重谈 拾人涕唾 膏梁纨袴 纳贡称臣 积案盈箱 蛮烟瘴雾 始末缘由 鼪鼯之径 恶恶从短 狼顾麕惊 当着不着 日乾夕惕 当轴处中 当刑而王 白帢青衫 当头对面 当家立事 日陵月替 膏腴子弟 瓦解冰泮 瓦解冰消 无情无彩 櫜弓戢矢 瓦解星散 使性谤气 歪风邪气 告老在家 瞒天瞒地 日渐月染 灰槁木 割股疗亲 磕头如捣 说来说去 偃武休兵 高掌远跖 高斋学士 割襟之盟 危言核论 高阳酒徒 膏腴之地 孽根祸胎 望岫息心 高牙大纛 党同妒异 凿空取办 割肚牵肠 急风暴雨 高掌远跖 凿空之论 大处着墨 党邪陷正 日销月铄 日削月割 刻肌刻骨 狼顾狐疑 白首相知 膏唇贩舌 把持不定 造端讬始 白骨再肉 指山卖磨 生聚教训 击鞭锤镫 有余僇 弹尽援绝 生拉硬扯 膏场绣浍 草偃风行 烂若披掌 攘权夺利 倒持手板 满腹疑团 攘往熙来 鹤骨霜髯 急管繁弦 先驱蝼蚁 生财之道 急吏缓民 脏污狼藉 当家立计 惹草拈花 白黑颠倒 跋涉山川 偃甲息兵 掩骼埋窆 高自位置 婢膝奴颜 避李嫌瓜 避坑落井 驰声走誉 澄清天下 兵藏武库 驰名当世 避军三舍 敝绨恶粟 避难趋易 蔽明塞聪 避让贤路 避人眼目 避实击虚 鸱鸮弄舌 持螯把酒 必由之路 避世金马 避世绝俗 避俗趋新 避难就易 逞性妄为 卑礼厚币 兵不雪刃 弊衣蔬食 朝章国故 弊衣疏食 秤砣虽小 鸱张蚁聚 卑躬屈节 秤不离砣 骋耆奔欲 逞工炫巧 卑辞厚礼 避井入坎 避而不谈 卑身贱体 逞奇眩异 敝衣粝食 卑辞厚币 避瓜防李 避害就利 朝章国典 卑身屈体 避祸求福 鸱张鱼烂 拨乱济时 波罗塞戏 背山起楼 蹈常袭故 蹈常习故 倒载干戈 俾夜作昼 拨乱济危 蹈火探汤 病在膏肓 趁波逐浪 称薪而爨 称心快意 称体载衣 绷巴吊拷 趁水和泥 剥肤之痛 伯道无儿 登高去梯 蹈其覆辙 剥极则复 剥极将复
示儿》
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示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冬夜读书示子聿》
《关山月》、《书愤》、《金错刀》、《农家叹》、《黄州》、《长歌行》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塞下曲·其一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
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回答者: 在春天逃走 - 经理 四级 2-14 12:28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平调三首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三首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三首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描写太阳的名言或古诗,记住要描写!!!!!!!!
尼采曾自诩过太阳 结果他疯了,〈鲁迅〉
富兰克林: 不要让太阳蔑视,被他说他在这儿歇脚是一种耻辱。
司徒特: 春天的太阳甚至能给最普通的花带来新生。
德莱顿: 辉煌的天灯,光芒四射的太阳,你是大自然的明眸。
西塞罗: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丽,更会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弥尔顿: 太阳,你是个大千世界的眼睛和心灵。
拜伦: 太阳是上帝的生命,是诗歌,是光明。
第欧根尼: 太阳也光顾污秽之地,但并没有因此而被玷污。
丹·伯斯特: 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
描写太阳的诗句: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什么如什么毛四字成语大全
1. 毛什么如四个字成语
应该是:什么如什么毛四个字成语。
多如牛毛
多如牛毛 [duō rú niú máo]
基本释义
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贬义
出 处
《北史·文苑传序》:“及明皇御历;文雅大盛;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例 句
过去**录相到处泛滥,~,经过惩治整顿,已经大有好转。
近义词
车载斗量 数以万计 司空见惯 不足为奇 层见迭出 恒河沙数屡见不鲜 数见不鲜 习以为常 更仆难数 不计其数 数不胜数盈篇满籍
反义词
绝无仅有 凤毛麟角 寥若晨星 独一无二 九牛一毫 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百里挑一 空谷足音
成语接龙
毛骨竦然 然糠自照 照本宣科 科班出身 身退功成 成群结党党同伐异 异涂同归 归正守丘 丘山之功 功成名就 就汤下面面墙而立 立业安邦 邦家之光 光可鉴人 人财两空 空口无凭凭空捏造 造谣生事 事在萧墙 墙风壁耳 耳濡目染 染翰成章章句之徒 徒劳往返 返观内视 视如珍宝 宝刀未老 老成炼达达人知命 命若悬丝 丝丝入扣 扣盘扪烛 烛照数计 计无付之之靡二 二缶锺惑 惑世盗名 名山事业 业精于勤 勤学苦练
2. 什么如什么四字成语1. 安如磐石: 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2.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3. 多如牛毛: 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4. 福如东海: 福气象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5. 浩如烟海: 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6. 恍如隔世: 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7. 急如星火: 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8. 坚如磐石: 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9. 尽如人意: 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10. 泪如泉涌: 眼泪象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11. 泪如雨下: 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12.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13. 面如土色: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14. 恰如其分: 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15. 视如草芥: 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极端轻视。
16. 势如破竹: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17. 突如其来: 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18. 危如累卵: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19. 稳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20. 心如刀割: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21. 心如刀绞: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22. 心如铁石: 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23. 心如火焚: 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24. 一如既往: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25. 易如反掌: 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26. 诸如此类: 象这类的各种事物。
27. 安如太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28. 安如盘石: 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29. 爱如珍宝: 形容十分喜欢。
30. 爱如己出: 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
3. 什么如什么的四字词语大石头。
美如冠玉 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令人痛恨。
静如处女,拾一件东西,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被人辱骂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
泪如雨下 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世。旧时祝颂语。
诟如不闻 诟。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面如冠玉 比喻男子徒有其表。
浩如烟海 浩:未嫁的女子。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
和如琴瑟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
疾如旋踵 旋踵:尊贵之客。形容非常稳固。
安如磐石 磐石。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多如牛毛 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
急如星火 星火,不可动摇。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人。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有涵养。
泪如泉涌 眼泪象泉水一样直往外涌。
面如土色 脸色呈灰白色。
爱如珍宝 形容十分喜欢:仿佛.
敬如上宾 上宾。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洁折光亮。也表示消极求退、星星一样洁白光亮。比喻事情容易做。
动如脱兔 比喻行动敏捷:依照。
尽如人意 尽;脱兔。比喻不可动摇,取如拾遗 举一根羽毛,符合;如。
疾如雷电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
恨如头醋 比喻非常可恶;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转动脚跟,形容宽宏大量。
举如鸿毛。形容极多。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面如傅粉 形容男子美貌,动如脱兔 处女。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福如东海 福气象东海那样大,不动声色:广大。形容典籍:辱骂。
恍如梦境 好象是在梦里一样,不费气力。像太阳。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坚如磐石 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流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茫茫大海、图书等极为丰富。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形容十分明显。
恍如隔世 恍;烟海:逃跑的兔子。形容变化很快。形容惊恐之极。
皎如日星 皎。
不如归去 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三十年为一世爱如己出 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
4. 如什么如什么的四字词语大全如胶如漆、如梦如醉、如痴如呆、如兄如弟、如火如荼、如痴如醉1、如胶如漆rú jiāo rú qī解释:象胶和漆那样黏结。
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出处: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 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译文: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离。
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2、如梦如醉rú mèng rú zuì解释: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
出处:叶圣陶《母》:“‘我如梦如醉的离开了他。”伊揩着眼泪,继续说。”
3、如痴如呆rú chī rú dāi解释:如:好像。形容极其迷恋某事出处:刘兰生《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他总是站在高高的牛牯垛峰颠,如痴如呆地仰望着头顶的星空。”
4、如兄如弟rú xiōng rú dì解释: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出处:周 孔子编订《诗经 邶风 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译文:你们新婚乐融融,亲热相待如弟兄5、如火如荼rú huǒ rú tú解释:荼:音图。
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出处:春秋 左邱明《国语 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译文:万人认为方阵,都白裙、白旗、素甲、白羽之箭,看上去像荼左军也这样的……,都穿着红色的衣裳,红色旗,红甲,红色羽毛的箭,看上去像火6、如痴如醉 [ rú chī rú zuì ] 解释: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译文:见了王昭君之后,她的美貌与身姿让我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5. 毛字的四字成语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
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爱惜羽毛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
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形容荒凉、贫瘠。 不擒二毛 擒:捉拿,捕获。
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吹毛利刃 将毛、发置于刀或剑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形容刀剑极为锋利。
吹毛求疵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颠毛种种 指衰老。
多如牛毛 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鹅毛大雪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伐毛洗髓 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凤毛济美 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凤毛麟角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附肤落毛 比喻赋闲无正事可干。
腹背之毛 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 骨寒毛竖 形容十分害怕。
管城毛颖 管城、毛颖均为笔的代称。 龟毛兔角 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
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寒毛卓竖 汗毛都竖立起来。
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6. 什么如什么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貌如其心、
急如星火、
穆如清风、
安如盘石、
势如累卵、
适如其分、
目如悬珠、
亲如手足、
有如大江、
福如东海、
爱如己出、
凛如霜雪、
飘如游云、
易如翻掌、
轻如鸿毛、
视如己出、
车如流水、
恍如梦境、
齿如齐贝、
泪如泉滴、
无如之何、
敬如上宾、
弃如敝屣、
易如反掌、
易如破竹、
视如珍宝、
焚如之祸、
尽如所期、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渴见水喻文言文
1. 渴见水 的翻译
应该是渴见水喻吧
Getting thirsty on seeing water.
出处
《百喻经》
本段原文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 所,对视不饮。 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 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于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 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翻译
从前有个笨人,口渴极了,想要马上喝水。找寻多时,终于找到了恒河水,可是,面对河水,他却站着不动,没有下去喝水,旁边的人很奇怪,就问他:“你如此的干渴,追寻了多时,现在到了河边,却为什么不下去痛饮一番?”那个笨人答道:“如果能把水喝干我就喝,可是这河水滔滔不绝,我是不可能喝干的,所以我才不喝。”周围的人听了这话,不禁都大声哄笑,十分可乐,惊叹原来世上还有如此笨的人。寓意这个故事,本人起初“口渴找水”,后来却担心“能不能把河水喝干”所以旁边的人笑他“愚不可及”。可是,世人尽管不像这个笨人蠢到了这种程度,但往往也是相差无几。一个人贫穷就难免想有财富,有了财富有要有名声、地位、长寿,永无休止,也用不安宁。口渴了要喝水,有了水,还要非喝完不可。总是在“有我”之中兜圈子,欲往永远也无法满足。人们也能够意识到欲往的不满足和贪图,给人生和社会带来的苦果,但是往往在现实中难以节制自己,从而在泥滩中越陷越深。想要彻底解脱,只有达到“无我”的境界,才不能患得患失。仅从一般的做人的道理来看,人生还是潇洒一点好,人到无求品自高啊!
2. 《水喻》文言文原文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一.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写本文意图的一句话,并解释。
1.原句: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2.译文: 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 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二.细读全文,按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短语。
本文说明理论必须———, 结合实践
脱离现实的理论,只是空洞的———; 纸上谈兵
也说明本文要想———,就必须———。
译文
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七岁能趟着水走,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 潜水了。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是轻易做到这样的吗?必定是懂得水性的。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性了。生来就不认识水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道理,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的。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 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3. 读《渴见水》后感700字作文阳光斜射在她的脸庞,烘托着她那天真无邪的笑颜……恰似一抹淡淡的阳光。
在寒假中,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专注,一位名叫依萌女孩,年仅十岁的她挑起了家庭这个重担,每天要照顾自己左半身不协调的哥哥,小小的肩膀上是挑起的是沉重责任……但并未压倒她不屈的意志,她脸上的微笑总像那冬季里的一缕阳光。
不幸降临在这个家庭中妈妈在依萌一岁时便逝世了,从那以后便是爸爸照顾俩个年龄尚小的孩子,但不幸总是爱捉弄人,爸爸因胃出血,在几月前离开了他们,依萌可能还未从离开爸爸的悲伤中解脱便独自承担起照顾哥哥的重担,而一切都是那么不公,爸爸走后,还留下了一笔对这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负担的六万元欠款,依萌可能还小,她的童年不是在爸妈温暖的怀抱中度过的,而是小小年纪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的记忆中没有属于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欢乐,而是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哥哥……这缕阳光依旧耀眼。
当这则新闻播出后,唤起了人们的爱心,从全国各地的汇款单紧紧地握在依萌二叔的手中,而存折上有汇款人对依萌的祝福,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话语,给他们带来了动力,当记者问到想用这十五万善款来偿还依萌的爸爸留下来的外债吗?依萌的四叔毫不犹豫地说不用,我们三个兄弟早就平摊了那些外债,这些钱是给依萌和她的哥哥的。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感动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老天对他们不公,但社会不会抛弃他们。
现在的她,脸上的笑容更甜了,在那泛着懵懂的小脸蛋上清楚地写着“坚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她和哥哥只得面面相觑,抱怨着这些不公,我真的难以想象她面对困难的坚强,可能她也哭泣过,抱怨过,但她渐渐地告诉自己,告诉世人,我会坚强的活下去……
“滴答,滴答”它不听话地悄悄淌下,是意志感动了我,打动了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波动了每个人心中的善良。我只想对小依萌说“命运无情,人有情。”社会的好心人们肯定能还给她本应得到的欢乐,此时也只有最好的四个字来概括“大爱无疆”。
4. 《短歌行》(曹操)全文翻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简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
5. 昔有雌雄二鸽文言文昔有雌雄二鸽共同一巢,秋果熟时,取果满巢。
于其后时,果干减少,唯半巢在。雄嗔雌曰:“取果勤苦,汝独食之,唯有半在。”
雌鸽答言:“我不独食,果自减少。”雄鸽不信,嗔恚而言:“非汝独食,何由减少?”即便以嘴啄雌鸽杀。
未经几日,天降大雨,果得湿润,还复如故。雄鸽见已,方生悔恨:“彼实不食,我妄杀之。”
即悲鸣命唤雌鸽:“汝何处去!”译文曾有雌雄两只鸽子,同住在一个巢里。秋天果子熟时,叨取了满满一巢。
后来,果子干缩,只成半巢了。雄鸽训责雌鸽道:“叨来果子,辛勤劳苦,你独自偷吃,只剩一半。”
雌鸽答道:“我没偷吃,果子自己减少下去的。”雄鸽不信,怒道:“不是你独自吃了,怎么会减少?”就啄杀了雌鸽。
没过几日,天降大雨,果子受了湿润,又恢复到原先的一巢。雄鸽见了,方悔恨起来:"她的确没吃,我错杀了她。
“便悲鸣着叫唤雌鸽:”你哪儿去了?“寓意做事冲动盲目,不明事理就妄下结论,往往会铸成大错,日后即使悔悟,却也无法弥补。出处《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百喻经》,旧题《百句譬喻经》,四卷(或作五卷),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本书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所集。书末有作者的后记六颂。
颂后记云:“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花鬘》竟。”《痴花鬘》当是本书的原名。
宋元明藏本第一喻前有序品三百余字,说佛在王舍城鹊封竹园,为异学梵志五百人说此经,与僧伽斯那跋颂不符,显然是后人所加。本书的写成正是印度寓言文学的盛时,也是有名的《五卷书》(婆罗门学者所撰用来教授贵族子弟的一部梵文寓言集)流行的时代,可谓应时之作,但在印度,直到现在没有发现它的梵本。
本书译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聪慧强记,能诵大小乘经十余万言。
僧伽斯那所集百喻,他悉皆诵习,并深明其意义旨趣。他于南齐建元初(479)来建业,住毗离耶寺,永明十年(492)九月十日译出此书,同时并译出《须达长者经》及《十二因缘经》各一卷,后于建业止观寺摄受徒众,甚为有名,中兴二年(502)寂于止观寺。
本书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合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显示的教诫。
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看。僧伽斯那在跋颂中说:本书以戏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石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
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先服吐下药,后以酥滋润身体。笑话里包含佛法,如树叶裹阿伽陀药,希望读者但取佛法的阿伽陀药,而抛弃戏笑的树叶。
但本经各篇所述的寓言,可能都是从前民间所流传,后为佛教学者采取应用。在汉文大藏经中现存的譬喻经,除本书外,还有道略集《杂譬喻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道略集《众经撰杂譬喻》二卷等。
本书的治鞭疮喻、蛇头尾共争在前喻、蹋长者口喻、劫盗分财喻,就和《杂譬喻经》的第二十三、二十五、十四、十六四喻相当。又愚人集牛乳喻、见水底金影喻,又和《众经撰杂譬喻》的第六、四十两喻相当。
它们在源流上可能有些关系。但从结构上看,其余的譬喻经,都不如本书所述的齐整。
本书的内容,四卷本中,第一卷二十一喻,第二卷二十喻,第三卷二十四喻,第四卷三十三喻,共九十八喻。以百喻为名,当系举其大数而言。
再归纳各喻的意趣,可为三类:一、其中对治烦恼的,有十种:(一)对治贪的,有第十六灌甘蔗喻、第十七债半钱喻等七喻,(二)对治嗔的,有第十三说人喜嗔喻、第四十八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等四喻,(三)对治痴的,有第八山羌偷官库喻、第九叹父德行喻等十九喻,(四)对治慢的,有第二十八为妇贸鼻喻、第四十三磨大石喻等四喻,(五)对治疑的,有第二十六人效王眼瞤喻、第七十尝庵婆罗果喻两喻,(六)对治身见的,有第三十牧羊人喻、第三十五宝箧镜喻等四喻,(七)对治边见的,有第六十一梵天弟子造物因喻、第六十二病人食雉肉喻两喻,(八)对治邪见的,有第五十八两子分财喻、第九十四摩尼水窦喻两喻,(九)对治见取的,有第四妇诈称喻、第五渴见水喻等三喻,(十)对治戒禁取的,有第一愚人食盐喻、第十二煮黑石蜜浆喻等八喻。二、其中对治恶行的,有四种:(一)对治悭吝的,有第二愚人集牛乳喻、第六十五五百欢喜丸喻等四喻,(二)对治犯戒的,有第六子欲停置家中喻、第十四杀商主祀天喻等十八喻,(三)对治邪命的,有第三以梨打头破喻、第七认人为兄喻等七喻,(四)对治懈怠的,有第十五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第四十七贫人作鸳鸯鸣喻等五喻。
三、其中开示法义的,有二种:(一)开示空义的,有第四十九小儿争分别毛喻、第五十二伎儿作乐喻等。
6. 《食喻》《水喻》《日喻》译文日喻(苏轼) 生而眇miao3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 ,以为日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yue4,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译文:(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
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e4,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yue4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
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yue4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道)。”
什么叫做“致”?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
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
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合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来源: /c?word=%CB%D5%3B%E9%F8%3B%B5%C4%3B%A1%B6%3B%C8%D5%3B%D3%F7%3B%A1%B7%3B%B5%C4%3B%D2%EB%CE%C4&url=/members/tianxiawudidi0/&b=0&a=2&user=baidu。
扣分的造句扣分的造句是什么
扣分的造句有:比赛现场不允许有空的调酒瓶。使用空酒瓶的参赛选手将会被扣分。我语文卷子,那个古诗默写,我就错了一个字,老师给我扣分了。
扣分的造句有:_们必须让数头绵羊改变行进方向,即使只有一头羊短时间脱队,该队还是会被扣分。一名研究生开车闯红灯被查处,拿出学生证要求扣分打五折。结构是:扣(左右结构)分(上下结构)。注音是:ㄎㄡ_ㄈㄣ。拼音是:kòufēn。
扣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扣分kòufēn。(1)减少应得的分数。
二、国语词典
考试或竞赛时,因答错题或失误,而被扣除分数。如:「他因答题的字迹太潦草而被扣分。」词语翻译英语todeductmarks(whengradingschoolwork)_,tohavemarksdeducted,penaltypoints,tolosepointsforapenaltyorerror德语Punkteabziehen(S)_
三、网络解释
扣分扣分,kòufēn,是指减少应得的分数。也指交通违章驾驶证的扣分。
关于扣分的成语
扣人心弦号天扣地扣盘扪烛安安分分扣帽子扪烛扣盘乱扣帽子丝丝入扣
关于扣分的词语
扣盘扪烛以羽扣钟扣帽子扣_扪_举手扣额扪烛扣盘以莛扣钟七折八心泣血扣人心弦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扣分的详细信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